最近看到有些妈妈给我留言:“生完宝宝后,可能是抱娃久了,活动手时感觉有筋在手腕处别了一下,隆起了个豌豆大小的鼓包。提重物时,手腕处就开始疼,这几天疼得越来越厉害”。
产后“妈妈手”的原因
其实像这样的情况,在产后女性中很常见。
新手妈妈在日常生活中虽然不会从事重体力劳动,但是在给宝宝喂奶、洗澡的过程中,通常会用手腕托着宝宝的头,手腕长期重复着这种单一性的运动,使得肌腱在腱鞘内不停地来回滑动,久而久之,肌肉腱鞘便会疲劳,就引发了腱鞘炎。
此外,还会导致新手妈妈患腱鞘炎的另一个原因,就是哺乳期激素水平的变化。所以刚生完娃的妈妈也是腱鞘炎的易发人群。
产后手腕疼也叫桡骨茎狭窄性腱鞘炎,发生疼痛的位置在大拇指近手腕的地方,主要表现为疼痛肿胀、可能还会隆起小包、弹响、活动受限。
产后手腕疼痛常常是慢慢加重,大拇指底部的肿痛造成大拇指或手腕活动不便,做抓、握、拧、捏等动作时,会引发或加重腕部的疼痛,做家务常常使不上劲,严重时还会影响睡眠质量,疼痛有时候像神经痛一样,会往上痛到手臂,往下痛到大拇指末端。
为什么会出现产后手腕疼
1.因为产后体内激素水平的变化,容易引起手腕韧带的水肿,肌腱韧带也会变得松弛,强度变差,长时间没有怎么活动,肌力减退,手腕相应会跟着承受能力变弱。
2.产后女性气血虚弱,若手臂受了点风寒,寒气则滞留在肌肉、关节间,就容易引起肌腱、神经发炎。
3.产后抱孩子的姿势不对,常常是长时间用手腕托住婴儿头部,从而拉伤手腕的肌腱。
4.如果经常使用手机、电脑鼠标,长时间地做伸展手腕及大拇指的动作就很有可能造成产后腱鞘炎。
如何避免产后“妈妈手”
1.“妈妈手”大多是用手姿势不正确造成的。因此妈妈出现这一症状后,应该尽量避免过量的手部活动,让患处充分休息,直到炎症得到缓解。必要时还可以使用腕部支具固定。
2.热敷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,缓解肌肉痉挛,减轻疼痛,促进炎症吸收。妈妈可以将毛巾放在热水中浸湿,拧干后敷在疼痛处,然后再盖上一条干毛巾保持热度。每次20-30分钟,每天3-4次。在日常生活中,妈妈也应该用温水洗手。
3.出现腱鞘炎症状的患者在生活中应该注意自身健康的变化,及时去医院就诊,选择正确的治疗方式,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腱鞘炎疾病给自身带来的不便和病痛。